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图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图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汉中应该很好守的,在阳平关和汉中之间修一个军乐台和一个太鼓台,然后用攻城器和弓箭手隔着阳平关向关外射箭。阳平关上不要留驻军,但在关下那一格堵上一支部队,让曹操的部队占领阳平关却不能从关里下来,然后我们用月英带攻城器砸关。如果研究了投石开发的话最好在阳平关右边的那个山上修一个投石台(可以先把悬崖上的石头推下去),该投石台可以砸来自子午谷的部队。如果天水的部队从西边山谷那条栈道过来,只要在栈道口修一个弓弩槽把路堵上然后派一个政治高的人比如蒋琬站在旁边修着,敌人就进不来了,如果他们没有研究栈道行军,部队很快会耗死在栈道上。这样长安和天水来的部队就都能守住了,所需要的只是擅长弩兵和攻城的武将,并且所需要的部队很少,不求大量歼敌只求不让他们越过阳平关。
其余擅长枪兵,戟兵和骑兵的那些猛将足够阻挡来自上庸的部队。
刘备在汉中之战中阵容究竟有多强大?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多,刘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战力,事实上这是一场消耗战,刘备的胜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后勤比曹操靠谱的多,而且曹操占领区又频出二五仔,刘备才得取胜。
一、武将方面。
刘备方面的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一帮顶级将领全部出战,还有吴兰、陈式、雷同等副将相随,可谓是倾一国之最佳战力与曹操在汉中决一死战。
向刘备建议进攻汉中的人是黄权,此人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主薄,刘璋与刘备反目成仇之后,黄权归顺刘备,此人虽在三国中不太显眼,但他却是汉中之战的第一把推手。我一直觉得黄权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后来在吴蜀之战中被迫降魏,竟也不卑不亢,最后在魏国混到了车骑将军寿终正寝,在乱世中降来降去还能混到这个结果,实属不易。
在战争初期,曹操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曹洪趁张飞未至而斩杀吴兰,刘备派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准备从北侧包围曹军,但被徐晃发现意图并击败陈式。
战役进行到第二年,刘备还在跟夏候渊对持,在狭窄的金牛道上刘备进不得,夏候渊也不可能退,要不是刘备渡过汉水,冒险翻米仓山,再登定军山,他能不能摸到汉中平原的边都是问题。
刘备自登上定军山开始,整个战役的优势才开始向刘备方倾斜,定军山这个位置太好了,登山扎营的刘备惊喜的发现,他们已经成功的出现在曹军的背后,之前在金牛道上堵路的夏候渊也感到后背发凉,以高打低,很快曹军就被拦腰截断,夏候渊也被黄忠斩杀。
当刘备乘胜追击,将战线推至汉水北岸之后,此时的曹军已经陷入完全被动状态。
而战争打到这一地步的时候,曹操本人才出现在汉中之战的战场上,有时候我就很服曹操,他会给人一种莫名的自信,一个人坐镇许都,一个人在汉中折腾,简直就是高下立现,不怪现在备黑这么多,实在是可黑的地方太多了。
曹操一来,刘备马上退守定军山,由主动进攻状态,转为骚扰对方粮道后勤的消耗战,这也是后来备黑说,你备赢了汉中之战,全靠会苟!但是,刘备如果不是退回定军山,可能就被曹操干掉了,因为曹操来到汉中之后,马上让徐晃去断蜀军粮道,所以消耗战不是一个人发起的,是双方共同的选择。
那为什么曹操输了?难道曹操打不起消耗战?
曹操要把武都总共6万户百姓,约30多万人,迁徙到扶风和天水一带,把汉中西的8万多百姓迁到洛阳,总行程超过1000公里。
关于曹操为何要迁民,说法大概有两种:
1、在三国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没人说啥也白瞎,曹操一看仗打成这样,不想打了,准备把人要迁走,留给刘备一个没人的汉中,让他玩去吧。占了也白占,还得派人来守,累不死他。
2、汉中太敏感了,刘备想要,东吴也想要,自己再掺和一脚没必要,不如把人迁走,然后回到许都看吴蜀大乱斗,岂不乐哉?
篇幅有限,只能说在武将方面刘备已经倾巢而出了,如果这波被团灭,蜀国还有谁能带兵?但是曹操就算把这些人搭进去,后备武将储备绝对比刘备强,这对于刘备是生死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可未必,毕竟曹操的修养生息的政策推行的相当不错,比刘备情况好太多了。
二、后勤方面。
消耗战开始,曹军的供应线,从河东、长安再到汉中,行程1500余里,这个数据跟蜀国差不多,问题就出在,承担军需消耗的河东根本负担不起曹操的实际需求,他要迁走的四十万百姓也是要吃饭的,不管饭饿死了,岂不是白费蜡,再加上曹操来带的十万援军,曹操以汉中之战中的实际军需只新增就有50万。
而刘备方面,坐镇军需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打仗不一流,但是在保证后勤和治国方面,绝对是顶级玩家,凡诸葛亮负后面军需调配的,从来不掉链子。
所以说,有人说刘备不重要诸葛亮,其实不准确,只是他知道再没有人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饭,还打毛线的仗。
诸葛亮为了确保后勤保障不掉链子,积极的联络蜀地名士,争取到了蜀人的支持,当时的蜀部从事杨洪诸葛亮表示,刘备的存亡就是蜀之存亡,蜀之存亡即蜀人家之存亡,如汉中败则无蜀,无蜀则无家,则蜀人该全员参战。
诸葛亮一看这兄弟是个明白人,马上奏任他为蜀郡太守,果然杨洪砸锅卖铁筹措粮草,全力助战,再加上刘备在抵达定军山前,就命令高翔扎在阳平关外,死守金牛道。曹操派曹真去袭击金牛粮道,然而曹真没办法翻越走马岭,这一局限于让他无法完成包抄,也就无法断绝粮道,而曹操的后勤供应日渐艰难,不得不退出汉中。
汉中之战,刘备出动四位五虎上将,曹操出动几位一流名将?
曹刘争天下,龙虎会汉中
猛士乘盛气,汉王大略宏。
志岂在偏安?得蜀复望陇。
女运男子战,勉力求全功。
狭路勇者胜,一举定三分!
汉中之战是三分时代的定鼎之战,此战过后,刘备军事集团夺得汉中,政权稳固,曹、刘、孙三方势力的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这场战役对于刘备集团来说非常重要,汉中的得失关乎其存亡,没有汉中地区作为前沿阵地和缓冲地带,将始终笼罩在曹操势力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难以安眠,防御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极其高昂,所以将曹操势力驱逐出汉中地区,是刘备集团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
为了获取这场战役的胜利,刘备集团几乎押上所有的老本,“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倾尽全力向前线进行兵力和物质上的输送补充。而在点兵派将中,最能打的猛将都集中在了这个方向。五虎上将中除了坐镇荆州的大将关羽之外,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几位“超级猛将”悉数上阵,魏延、刘封、孟达等也加入战团,益州归附的那些个比较能打的战将也都派上了前线,比如严颜、吴兰、雷铜等,甚至连法正这样的谋士在关键时刻也要冲到第一线。
那么,汉中地区如此重要,雄才大略的曹操当然也心如明镜,为了这场战役,曹军方面又有哪些强兵猛将出现在战场上呢?咱们就来检点一下。
一、曹洪(弱一流)
马超兵至下辨,派副将吴兰率前锋部队向前哨探,正遇到曹洪亲自引兵到来。吴兰欲退,但他麾下的牙将任夔认为应该“挫其锐气”,先给曹军来个下马威,于是任夔“骤马挺枪搦曹洪战”,曹洪挥刀出阵,“交锋三合,斩夔于马下”。
虽然曹洪在潼关之战时候为了救护曹操,曾经力战马超“四五十合”气力不加,但当时马超已经历三场战斗,并追击曹操很长一段距离,体力上有一定损耗。而曹洪是搏命抵挡,所以将他的武力值归为“弱一流”。
二、张郃(中一流)
在汉中之战中,张郃出战的次数比较多。他率先向刘备控制区发起进攻,遭到了猛将张飞的强力反击。张郃先后在阆中、宕渠、瓦口关多处与张飞进行厮杀,还斩杀了张飞的副将雷铜。但张郃屡次被张飞击退,损失惨重。
张郃撤退以后,又率一部分兵力攻击葭萌关,再与老将黄忠、严颜对抗,再次被击退。米仓山之战,又与徐晃联手,困住了黄忠、张著,再与赵云对峙。
三、夏侯渊(中一流)
夏侯渊是曹操宗亲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才,曹操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平定张鲁后,让夏侯渊率领一支精锐部队镇守在军事重地定军山,“虎步关右”。
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渊生擒过黄忠的部将陈式,还曾与黄忠阵前交锋“二十合”。后来在对山下遭到黄忠突袭,“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壮烈牺牲。
四、庞德(强一流)
庞德原是西凉马腾麾下的猛将,随马超参加过反叛曹操的战役,“素有勇名”。后来在南郑关为张鲁作战时被曹操收降。夏侯渊殒命定军山后,曹操亲率大军来援,庞德随军出征。
庞德作战风格极其悍勇,在阳平关之战中与魏延进行了一场厮杀。魏延诈败后悄悄从树林后迂回到曹操附近,一箭重伤曹操,庞德赶到,“奋力向前,战退魏延”,护卫曹操脱险。
五、徐晃(强一流)
徐晃的战斗力大家都很清楚,他是能够与虎痴许褚“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的猛将,实力尚在张郃、夏侯渊之上,与庞德相当。
徐晃在汉中争夺中出场次比较多,在汉水南岸背水列阵对抗赵云和黄忠,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在五界山和阳平关外两次击败过刘封;米仓山与张郃联手困住老将黄忠和张著,但在遭遇赵云后,怯惧而不敢战。
六、许褚(超级猛将)
自典韦在宛城断后壮烈牺牲后,许褚就成为曹军阵营中唯一的超级猛将。曹操率主力部队支援汉中,许褚也随行出征。
许褚只参加过一场厮杀,他奉命到褒斜道上接应运输粮草的队伍,却不幸在醉酒状态下遇到了老克星张飞,许褚因酒醉“敌不住张飞”,被张飞一矛挑中肩膊,身受重伤,从此再也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
七、曹彰(强一流)
曹彰是曹魏阵营后辈中最有能力的年轻人,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能“手格猛兽”,作战风格悍勇,常常“披坚执锐”,冲锋在第一线上,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曹操在汉中战役中屡屡受挫,曹彰率铁骑前来支援。阳平关一战,曹彰“不三合”杀得刘封大败而逃,又“战不数合”一戟将马超副将吴兰刺于马下。他出色的表现甚至还在徐晃之上。
八、文聘(弱一流)
文聘原是荆州刘表麾下大将,曹操南征时归附到曹军帐下。魏延打开襄阳城门欲迎刘备进入,文聘杀出来阻止魏延,两将在城下交战,“从巳至未”,魏延折尽兵卒后只身逃走。能与魏延交锋一段时间不败,文聘的武艺也算相当不错了。
在汉中之战中,文聘始终没有在战场上参加过厮杀,但他在米仓山参与过围堵黄忠的战斗,赵云来救,一枪挑杀文聘的部将慕容烈,但文聘仍然没有出手。虽然文聘屡屡避战,但深受曹操信重和提拔,真是会混。
九、夏侯惇(强一流)
曹操率大军来至汉中,夏侯惇被任命为前部先锋随军出征。弟弟夏侯渊战死了,当哥哥的当然有为兄弟报仇雪恨的责任。右眼未盲时的夏侯惇武艺在弟弟夏侯渊之上,作战风格勇猛坚韧,属于“强一流”猛将。右眼中箭失明后,夏侯惇的攻击力有所下降,再无斩获。
但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惇却始终没有表现出仇深似海的情绪,从未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反而听信杨修关于“鸡肋”的鬼话,命部下打点行装,准备撤退,被曹操得知,勃然大怒,一顿臭骂,还差点宰了他。
最后咱们整理一下汉中争夺战中曹魏阵营陆续投入到战场上的猛将们:
超级猛将1名:许褚
强一流猛将4名:庞德、徐晃、曹彰、夏侯惇
中一流猛将2名:张郃、夏侯渊
弱一流猛将2名:曹洪、文聘
此外出现过其他一些曹将还有:夏侯德、夏侯尚、韩浩、王平、慕容烈、焦炳等人。曹魏阵营这个整体阵容还是蛮强大的,足以与蜀汉四虎、魏延、刘封等人相抗,实力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汉中之战中,刘备阵容有多强大?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多,刘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战力,事实上这是一场消耗战,刘备的胜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后勤比曹操靠谱的多,而且曹操占领区又频出二五仔,刘备才得取胜。
一、武将方面。
刘备方面的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一帮顶级将领全部出战,还有吴兰、陈式、雷同等副将相随,可谓是倾一国之最佳战力与曹操在汉中决一死战。
向刘备建议进攻汉中的人是黄权,此人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主薄,刘璋与刘备反目成仇之后,黄权归顺刘备,此人虽在三国中不太显眼,但他却是汉中之战的第一把推手。我一直觉得黄权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后来在吴蜀之战中被迫降魏,竟也不卑不亢,最后在魏国混到了车骑将军寿终正寝,在乱世中降来降去还能混到这个结果,实属不易。
在战争初期,曹操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曹洪趁张飞未至而斩杀吴兰,刘备派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准备从北侧包围曹军,但被徐晃发现意图并击败陈式。
战役进行到第二年,刘备还在跟夏候渊对持,在狭窄的金牛道上刘备进不得,夏候渊也不可能退,要不是刘备渡过汉水,冒险翻米仓山,再登定军山,他能不能摸到汉中平原的边都是问题。
刘备自登上定军山开始,整个战役的优势才开始向刘备方倾斜,定军山这个位置太好了,登山扎营的刘备惊喜的发现,他们已经成功的出现在曹军的背后,之前在金牛道上堵路的夏候渊也感到后背发凉,以高打低,很快曹军就被拦腰截断,夏候渊也被黄忠斩杀。
当刘备乘胜追击,将战线推至汉水北岸之后,此时的曹军已经陷入完全被动状态。
而战争打到这一地步的时候,曹操本人才出现在汉中之战的战场上,有时候我就很服曹操,他会给人一种莫名的自信,一个人坐镇许都,一个人在汉中折腾,简直就是高下立现,不怪现在备黑这么多,实在是可黑的地方太多了。
曹操一来,刘备马上退守定军山,由主动进攻状态,转为骚扰对方粮道后勤的消耗战,这也是后来备黑说,你备赢了汉中之战,全靠会苟!但是,刘备如果不是退回定军山,可能就被曹操干掉了,因为曹操来到汉中之后,马上让徐晃去断蜀军粮道,所以消耗战不是一个人发起的,是双方共同的选择。
那为什么曹操输了?难道曹操打不起消耗战?
曹操要把武都总共6万户百姓,约30多万人,迁徙到扶风和天水一带,把汉中西的8万多百姓迁到洛阳,总行程超过1000公里。
关于曹操为何要迁民,说法大概有两种:
1、在三国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没人说啥也白瞎,曹操一看仗打成这样,不想打了,准备把人要迁走,留给刘备一个没人的汉中,让他玩去吧。占了也白占,还得派人来守,累不死他。
2、汉中太敏感了,刘备想要,东吴也想要,自己再掺和一脚没必要,不如把人迁走,然后回到许都看吴蜀大乱斗,岂不乐哉?
篇幅有限,只能说在武将方面刘备已经倾巢而出了,如果这波被团灭,蜀国还有谁能带兵?但是曹操就算把这些人搭进去,后备武将储备绝对比刘备强,这对于刘备是生死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可未必,毕竟曹操的修养生息的政策推行的相当不错,比刘备情况好太多了。
二、后勤方面。
消耗战开始,曹军的供应线,从河东、长安再到汉中,行程1500余里,这个数据跟蜀国差不多,问题就出在,承担军需消耗的河东根本负担不起曹操的实际需求,他要迁走的四十万百姓也是要吃饭的,不管饭饿死了,岂不是白费蜡,再加上曹操来带的十万援军,曹操以汉中之战中的实际军需只新增就有50万。
而刘备方面,坐镇军需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打仗不一流,但是在保证后勤和治国方面,绝对是顶级玩家,凡诸葛亮负后面军需调配的,从来不掉链子。
所以说,有人说刘备不重要诸葛亮,其实不准确,只是他知道再没有人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饭,还打毛线的仗。
诸葛亮为了确保后勤保障不掉链子,积极的联络蜀地名士,争取到了蜀人的支持,当时的蜀部从事杨洪诸葛亮表示,刘备的存亡就是蜀之存亡,蜀之存亡即蜀人家之存亡,如汉中败则无蜀,无蜀则无家,则蜀人该全员参战。
诸葛亮一看这兄弟是个明白人,马上奏任他为蜀郡太守,果然杨洪砸锅卖铁筹措粮草,全力助战,再加上刘备在抵达定军山前,就命令高翔扎在阳平关外,死守金牛道。曹操派曹真去袭击金牛粮道,然而曹真没办法翻越走马岭,这一局限于让他无法完成包抄,也就无法断绝粮道,而曹操的后勤供应日渐艰难,不得不退出汉中。
三国时期,汉中到底有多重用?为何刘备和曹操要苦苦争夺呢?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汉中之战来说,不管是持续的时间,还是参战的将领,都可以体现出刘备、曹操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视。
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战役往往在数个月的时间内就结束了。而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左右,表明和刘备、曹操苦苦争夺汉中之地的态度。并且,对于刘备一方来说,蜀汉五虎上将中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其他四人都参加了汉中之战,而曹操也派遣了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还有夏侯渊、曹休、曹真等宗室武将。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汉中到底有多重用?为何刘备和曹操要苦苦争夺?
首先,对于汉末三国时期,汉中之地主要指的是汉中郡这一建制。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设立,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因在汉水中游得名。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乾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不过,战国时期秦国设立的汉中郡,疆域比较辽阔。进入到汉朝时期,汉中郡的范围逐渐缩小。乃至于在汉末三国时期,汉中郡的范围,实际上和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基本一致了。
汉中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早在战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彼时,秦国、楚国、古蜀国等,就反复争夺汉中之地。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正是占据了汉中之地,这才可以向南消灭巴国、蜀国,从而占据巴蜀之地,并以此作为平台来进攻楚国。到了楚汉之争时期,刘邦正是通过汉中来进攻关中,从而得以和项羽争夺天下。
在西汉和东汉时期,汉中又是北接雍凉、南控巴蜀、西抵抗羌胡的战略要地。至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汉中的地位更是获得了提升。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就需要以汉中作为基础,以此进攻曹魏的疆域。从地图上可以发现,汉中往北就是汉朝都城所在的长安,也即关中地区。众所周知,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而汉中往西的话,则是陇右地区,该地区存在羌胡等势力,所以成为诸葛亮、姜维北伐的重要方向。换而言之,曹魏在该地区的势力相对薄弱,这给了蜀汉袭扰该地区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汉中之地的话,想要进攻陇右地区,无疑是比较困难的。而汉中往东的话,则是襄樊之地,也即是魏蜀吴三方激烈争夺的荆州。
刘备政权在汉中之战中,派出的阵容有多豪华?
汉中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对刘备来说尤其如此,它是益州的东大门,北连关中东接荆襄;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之后,刘备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于217年主动进攻曹操发动了历时近两年的汉中之战;双方调兵遣将,曹操在东线要面对孙权和南线面对关羽的压力,北疆也不安稳的情形下仍然派出了不少名将参战比如张郃徐晃,夏侯渊曹洪曹休等人;刘备一方更是厉兵秣马,除了实在无法调动的比如镇守荆州的关羽诸将和随同诸葛亮留守成都的部分人员之外,刘备可以说是主力尽出,那么汉中之战刘备阵容有多强大?五大虎将,十余万兵马,该来的都来了,我们来看一下。
先看大将方面:关羽镇守荆州自然无法前来,张飞和马超在下辨之战中阻击曹洪曹休不成选择退兵(汉中之战是由一系列的大战比如下辨之战,定军山之战和汉水之战等组成)所以肯定是参战了,不过两人在汉中之战中表现一般(演义中张飞狂虐张郃的巴西之战发生在下辨之战后其实是不正确的,正史中巴西之战发生在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后的215到216年初也就是汉中之战前);表现出色的是黄忠和赵云: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了曹操前线最高统帅征西将军夏侯渊立下大功,赵云则是在曹操亲自率军前来的汉水之战中勇救劫粮的黄忠杀出重围,并以空城计惊退曹操大军被刘备大加赞叹。
演义中魏延是参与了汉中之战,但是《三国志-魏延传》中并没有明确记载,那么魏延是否有参战?这个可能性相当大,因为汉中之战对刘备来说是不容有失,为此刘备几乎动用了他所能动员的力量,以至于战役后期刘备还要求诸葛亮调兵支援,甚至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所以即便魏延可能前期和诸葛亮一样留守成都后期肯定也被派上了战场,之所以没提到他可能是魏延参战较晚,或者和他当时名气不大地位不高有一定关系。
再看谋臣方面,诸葛亮长处在于内政和后勤,刘备身边参赞军务的先有庞统后有法正,而且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也需要有人镇守后方,所以诸葛亮留在成都没有参战;提议刘备早日夺取汉中和提出汉中攻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法正,另外一个是黄权,法正全程参与了汉中之战而且还是刘备赢得胜利的第一功臣,至于黄权汉中之战不见身影有可能是没有参战。
那么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投入的兵力有多少呢?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十余万人肯定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曹操一方先有夏侯渊张郃等人原先驻守汉中的部队,战役打响后曹操又派了曹洪支援,夏侯渊被杀后曹操又亲自率军前来,曹操先后投入的兵力二十万只少不多(打汉中张鲁都要十万),刘备实力不如曹操,但是兵力相差太过悬殊那就不用打了,不说多超过十万兵马是一定有的。
第二,刘备当时实力并不弱:入川时已有几万人,拿下益州后又吞并了刘璋部属,镇守荆州的关羽属下也有几万人,抽调部分支援汉中并非难事;马超投效后又带来了不少兵马,几方面加起来总兵力十多万是有的。第三,诸葛亮留守成都肯定也留有少部分兵力,但是战役关键阶段刘备要诸葛亮派兵支援前线,?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可见益州上下都动员起来了,该派出的都派出了,该来的也都来了,这样算下来刘备在汉中前线投入了十余万兵力肯定是有的,以十余万对二十万又占据天时地利刘备总体实力和曹操比起来也不逊色多少。
好了,关于“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图”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图”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